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锡林浩特市 > 锡林浩特市环境 > 康熙的兄弟们对他即位持什么态度康熙继位后

康熙的兄弟们对他即位持什么态度康熙继位后

发布时间:2023/2/25 11:57:27

康熙的老爹顺治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却有后宫妃嫔20人,因此只活了24岁的顺治生下了八子六女。

不过顺治子女的成活率并不高,八子六女夭折了不少,在他的儿子中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老二福全、老三玄烨也就是康熙、老五常宁、老七隆禧。所以这么来看康熙继位时他还有三位兄弟,那他这三位兄弟最终结局如何呢?

老二福全一生只愿做辅佐弟弟康熙的好哥哥

福全是顺治的第二子,都知道顺治本名福临,那么他生的儿子叫福全,岂不是和他同一辈分了,其实不是如此,在清朝初期,清朝皇室给子女起名并不按字辈起名,没有像后来那么按字辈起名的传统,而且满洲名字中有很多父子联名的例子,因此顺治并没有按字辈给自己儿子起名。

福全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当然这个董鄂氏和后来顺治宠爱的董鄂妃可并不是一个人,不过两人倒是本家亲戚。

福全仅比弟弟康熙大了一岁,据史料记载福全应该是天生有残疾,福全自幼天生一只眼睛视力偏弱近乎失明,因此自幼生理上的残疾让福全天生性格就略带自卑,这也养成了他长大之后宽厚随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福全由于自幼身体残疾有些自卑,所以他从小就对皇位没抱有太大希望。

在顺治十六年(年)时,顺治曾经陪同年仅7岁的福全和6岁的康熙聊天,顺治问兄弟二人长大之后有何志向。

福全当时回答:“愿为贤王。”

康熙则回答:“愿效法皇阿玛。”

可见小的时候福全就对皇位不抱想法,而康熙则是志向远大,希望能像父亲顺治一样成为皇帝。康熙的回答也让顺治十分惊诧,谁也没想到当初父子间这番对话,竟成为了顺治后来英年早逝时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标准。

而长大成人之后福全也一直在按照自己年幼时期的志向“愿为贤王”去做。在康熙14岁亲政时,康熙就册封15岁的哥哥福全为裕亲王并授予议政王职务,其实康熙当时受制于权臣鳌拜,他授予哥哥福全亲王爵位并加封议政王职务,就是希望福全能帮助自己对抗鳌拜。

福全也确实不负弟弟康熙厚望,在康熙铲除鳌拜的过程中正是他和首辅索尼之子索额图帮助康熙顺利的擒住了鳌拜。

此后福全一直作为议政王辅佐康熙处理军国大事,在后来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中都立下了大功,在康熙初中期,福全对康熙打造盛世贡献极大。

但是后来福全曾统帅一路大军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这也是福全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是征讨噶尔丹使得福全政治生涯终结,引起了弟弟康熙的猜忌,被废除了议政王职务。

康熙二十九年(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侵扰清朝边境,康熙在与福全以及王公贵族商议之后,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既然康熙都御驾亲征了,那打虎亲兄弟,康熙就希望让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各统一军与自己并肩征讨噶尔丹。

于是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从古北口出兵进攻噶尔丹,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从喜峰口出兵攻打噶尔丹,康熙本人则率部坐镇博洛和屯(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南)居中指挥。

这也是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这一仗最初是常宁抵达战场,但是常宁庸碌无才不善于指挥,在现今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一带与噶尔丹部相遇之后,常宁所统率的清军几乎就是被噶尔丹的骑兵按在地上摩擦,常宁军队是被噶尔丹追着屁股打,幸亏福全随后率军与常宁会和,在福全镇定指挥下,组织常宁和自己的军队联合反攻。

结果就是福全指挥两路联军与噶尔丹在沙拉木伦河上流高凉河一带展开大战,噶尔丹不低福全的两路联军败退逃走,康熙见噶尔丹败势已成,于是又派堂兄康亲王杰书率军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由于归路被阻断,噶尔丹决意与福全的两路联军决一死战,于是双方在乌兰布通(现今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展开决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

这一仗噶尔丹几乎全军覆没,不过清军伤亡也非常惨重,很多王公贵族都战死在了乌兰布通,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都于此战中阵亡,不过总得来说噶尔丹更惨,还是以福全指挥军队大胜告终。

福全大胜之后继续追歼噶尔丹残部,康熙曾经提醒过福全,噶尔丹诡计多端,让他保持冷静,不要中了噶尔丹的诡计,一定要确保噶尔丹在清军的包围圈中。结果福全还是中了噶尔丹认罪投降的缓兵之计,以致噶尔丹趁机跑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噶尔丹跑车包围圈之后,福全本还有机会继续追歼,但是由于粮草不济,福全就想撤退,当然这其中也有康熙长子胤禔的缘故,当时康熙派胤禔去福全军中效力,想让他立军功,可是乌兰布通之战太过惨烈,福全担心过度追击噶尔丹再引起他的殊死一搏,万一胤禔在乱军中战死了,他如何向弟弟康熙交代。所以福全在没有请示康熙的情况下,擅自下令全军撤退。

这一下福全就引起了康熙震怒,福全作为康熙皇兄,本身对皇位就有一定威胁,而康熙让他统军在外,他却不听康熙指挥,擅自退兵,在军事行动上擅自做主,这是最触犯帝王忌讳的事情,而且这个人还是身份比较敏感的皇兄,因此康熙借此大发雷霆之火。

其实在这次军事行动上康熙长子胤禔也负有一定责任,但是胤禔害怕被父亲康熙追究责任,故意抢先把错全推到了伯父福全身上,而康熙也有意包庇胤禔,故意说:“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这意思就是福全是胤禔伯父,如果福全说的和胤禔说的不一样,那必定法办胤禔。康熙这样一来故意抬出了福全长辈的身份,福全也只能以一句“我复何言!”默默地承认了胤禔对自己的指控。

因此最终性格宽厚温和的福全在朝堂之上被弟弟康熙严厉的斥责,即使他大胜噶尔丹也难以抵消在军事行动上擅自做主,最终导致噶尔丹逃跑的罪责,康熙命王公贵族商议如何处置福全,大家都以为康熙想借此机会收拾兄弟,于是建议康熙褫夺福全裕亲王爵位,贬为闲散宗室并圈禁起来。

康熙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哥哥福全,他知道哥哥没有多大野心,只是因为粮草不济害怕噶尔丹狗急跳墙,所以才没有继续追歼噶尔丹,因此康熙没有遵照王公贵族的议会决定,而是下旨罢免了福全议政王的职务,停俸三年。

经此之后,福全逐渐淡出政坛,在家闭门谢客。此后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都命福全跟随,只是不再让福全统军,而是让福全在军中参谋。

康熙三十六年(年)噶尔丹在康熙的打击之下最终败亡,康熙在攻灭噶尔丹之后大封诸子和群臣,康熙又念起了哥哥福全的好,于是他想重新任命福全为议政王,但是遭到了福全婉拒。

福全在经历了之前的事情之后,已经认清了亲情在皇权之间有多么淡薄,他担心自己重回政坛掌权之后再受弟弟康熙猜忌,于是索性彻底退出政坛,只安心在家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所以在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之后,福全基本就淡出政坛。

康熙四十二年(年)初,福全患病,最开始福全病的并不厉害,康熙还亲自去他的王府上探望他,但到了后来康熙巡视塞外时,福全病情开始加重,并一度病危。

康熙在塞外得到消息后,立刻一面下旨返回京城,一面严令御医无论如何要尽量延长福全寿命,让自己能赶回京城看他最后一眼,并下旨命令在京城的所有皇子全部都要去探望伯父福全。

不过福全确实病得十分厉害,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最终福全没能看到弟弟康熙最后一眼抱憾离世,享年51岁。

康熙回京途中已经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他更加心急如焚想尽快赶回京城,回到京城后,康熙连皇宫都没回,直接就奔到了福全的王府,康熙急匆匆的从塞外赶回来还是只看到了哥哥福全的冰冷尸体,康熙十分痛苦,连夜抚着福全尸体痛哭几乎昏迷过去。

后来康熙更是亲自为福全送葬出殡,在福全出殡当天最伤心的不是他的儿子们,而是他的弟弟康熙,这一天康熙亲眼看着福全的棺材盖上,康熙悲痛难耐,上前抚着棺材又是痛哭,这一场康熙哭得更加厉害,又差点把自己哭昏过去,幸亏随驾的御医给康熙用了药,康熙才挺了过去。

康熙对哥哥福全如此兄弟情深,让当时的朝臣和京城百姓都十分感动,毕竟哪个皇亲国戚去世也没见到皇帝如此悲伤,可以说福全出殡那一天,京城非常轰动,比康熙死了亲爹还痛苦。

福全去世之后,康熙还特意命福全的儿子保泰不用按照清朝降级袭爵的规矩,直接继承福全的裕亲王爵位。康熙追思福全一生功绩,特意参考唐玄宗李隆基追谥哥哥李成器的谥号,给福全上谥号为“宪”。

按照谥法来说“宪”这个谥号算是很不错,谥法中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这也比较符合福全的一生。

此后康熙还是怀念哥哥福全,于是特命画工精绘一张画像,是康熙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每当怀念哥哥时都会独自面对画像沉思发呆。可以说康熙对福全确实是兄弟情深。

老五常宁相比于福全和康熙两位哥哥显得十分庸碌懒散

如果说康熙与福全是兄弟情深,那康熙对常宁可就不这么友好了。常宁比康熙小了三岁,他的生母是后宫地位比较低下的庶妃汉人陈氏。顺治去世的时候,常宁仅4岁。

康熙十年(年),康熙第一次册封14岁的弟弟常宁为恭亲王,常宁也是清朝第一位恭亲王,大家都知道晚清时期也有一位恭亲王奕,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还是比较有能力的。

不过康熙的弟弟恭亲王常宁与后世这位恭亲王奕相比,那能力就是天壤之别了,在《清史稿》中关于常宁的事迹记载几乎少得可怜,只记载了常宁曾与福全分路统军攻打噶尔丹,当然最后还是靠福全指挥才最终战胜了噶尔丹。后来福全擅自撤退,常宁也受连累,被罚俸三年。

不过常宁自封王之后,多是负责一些琐碎事务,从来没有像哥哥福全那样被康熙授予过参与议政的权力,因此从这里也能看出常宁能力平庸,康熙没敢对他委以重任。

连大侄子雍正都公开批评过常宁,在《清世宗实录》中曾记载“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

从《清世宗实录》中可以看出,雍正这意思是康熙曾经也提拔过常宁,但是常宁懒惰散漫,最终让康熙十分不喜爱,因此不再重用常宁,可见康熙对常宁懒惰散漫的性格很是不喜欢,其实这也难怪,康熙还是比较自律的人,他肯定不喜欢懒惰散漫的人。

而常宁懒惰散漫的性格,也注定他一生很难有作为,不过想一想其实这也是他的一种态度,毕竟他是皇子,天生富贵,无忧无虑,那还为何总要去操心受累干什么,反正国家有哥哥康熙和福全去操心治理也不太需要他,那倒不如尽情享受荣华富贵。

常宁和福全在同一年去世,而且常宁比福全还早死了半个多月,享年仅47岁。两人几乎同时而死,但是死后待遇最能说明康熙对常宁这个弟弟十分不满。

常宁的葬礼没有福全那么隆重,轰动整个京城,常宁去世后,康熙仅仅是在塞外哭祭了他一场,最后连送葬都没去,只是亲自为常宁撰写了祭文,但没有给他上谥号,估计常宁这一生太过碌碌无为,康熙都不知道该给他什么谥号形容了,那索性就不给了,省得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常宁的儿子海善也和父亲差不多是个懒散之人,伯父康熙十分不喜欢他。当初福全去世时,由于福全的裕亲王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因此康熙特意为他破例,允许福全儿子保泰这一辈不用降级承袭爵位,直接继承亲王爵位。到了常宁的儿子海善这康熙也破例了,不过康熙是斥责海善懒散无能,特意为他破例降两级承袭爵位,最后海善只承袭了贝勒爵位。

康熙对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的儿子都是破格继承爵位,但结果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足以说明康熙对哥哥福全有多么喜爱和敬重,对弟弟常宁又是多么厌烦。

福全死后康熙又看着画像追思哥哥,还经常对儿子们提起与哥哥福全儿时的事情,可以说对哥哥福全是经常追忆,但是常宁死后,康熙几乎没有再提过这个弟弟,因此来说康熙对弟弟常宁并不是很喜欢,甚至都可能有些厌烦。

老七隆禧英年早逝让哥哥康熙十分悲痛

隆禧是顺治第七子,也是顺治存活下来的儿子中最小的一位,生母是庶妃钮钴禄氏,在顺治去世时隆禧年仅1岁多点,可以说是对父亲毫无记忆。

由于隆禧年纪最小,因此哥哥福全和康熙都十分疼爱他,康熙在隆禧14岁时就册封他为纯亲王,把最好的田地赐给他成为封地,康熙对隆禧的待遇甚至在常宁之上。

不过很可惜,隆禧在19岁时就英年早逝了,即便如此康熙还给他上了谥号为“靖”,相比于47岁去世的常宁都没有谥号,康熙对这位幼弟还算是非常不错了。

隆禧去世时他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已经怀孕,在隆禧死后生下了遗腹子富尔祜伦,这让康熙十分高兴,富尔祜伦出生之后,康熙立刻就下旨让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继承了弟弟隆禧的纯亲王爵位。

看好了刚出生的孩子都不需要降级承袭爵位,相比之下常宁家族就惨多了,所以如果隆禧活着的话,他的待遇要比常宁高不少。

不过富尔祜伦也没啥福气,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康熙无奈之下只得撤除了纯亲王爵位。后来康熙一度想将自己的第七子胤祐过继给隆禧为子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不过后来康熙册封胤祐为淳郡王,音同字不同,也说明了在康熙心目中想将胤祐当成弟弟隆禧的子嗣。

康熙继位十分平稳,他得到了祖母孝庄太后的支持,所以是毫无波澜

总得来说康熙对兄弟们还都算不错,即便他十分不喜爱的常宁,他也没有太过于刻薄地对待。尤其是与哥哥福全之间兄弟感情很深,堪称皇室典范。

康熙之所以对兄弟们都还不错,一个是他的兄弟们也并不多,抛开隆禧英年早逝,其实康熙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福全为人随和宽厚,不与人计较,自然对康熙皇位威胁也很小,所以康熙与哥哥关系最为亲近。常宁庸碌懒散,对皇位的威胁那更是比福全还小,虽然康熙不喜欢他,但是看在亲情上还算是对他不错了。

再就是顺治去世时,他这些儿子都十分幼小,福全九岁,康熙八岁,常宁四岁,隆禧才一岁,这些皇子的年纪根本也不会涉及到皇位争夺,所以也影响不到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康熙继位是毫无波澜,他是得到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支持。

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年)正月初二顺治病重,他在临终前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和内阁学士麻勒吉进养心殿,顺治口述命二人记录遗诏,在顺治驾崩当夜,麻勒吉就拿顺治遗诏请孝庄太后阅览是否可以对外公布,再得到孝庄许可之后,顺治遗诏才正式对外公布,康熙也是在遗诏公布后才继承皇位。

因此顺治遗诏都是通过顺治口述,再由孝庄阅览才对外公布,这说明了选择康熙是顺治和孝庄共同的意思,只有孝庄同意,才能让这份遗诏生效,所以顺治虽然死了,但是当时孝庄还在,因此康熙继位是得到了孝庄鼎力支持,也因此康熙继位是十分平和且毫无波澜。

所以康熙继位时与兄弟们没有任何冲突,在继位之后他的兄弟们对皇位也没有造成威胁,因此康熙可以和兄弟们和平相处,而他的兄弟们结局下场也都属于善始善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haotezx.com/xlhtshj/1230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